摄影师周仰分享了她如何观察世界,编织叙事,用镜头创造修辞。她提到,世界各地的神话文本都是她的兴趣所在,而文本与影像,或许始终处在互相等待的过程中,从未停歇。
周仰在今年6月号《萌芽》上,发表了名为《托尔金:在战火中追寻夜莺之歌》的文章,其中,她用文字与影像追寻着托尔金对“美”的叙述。第一次和周仰见面,正好是《魔戒》中洲世界里两位重要的巴金斯先生的生日,周仰把归沪后的第一场活动定在这天,并在活动结束后邀请大家“一起为霍比特人举杯”。后来我们邀请她来爱神花园参观,她用相机记录了不少无人青睐的角落,比如台阶上的凹痕、包浆的木门把手,说这些都是未经加工的老物件,保留着原来的样子。在这次访谈中,她进一步提到,这源自人类的“木乃伊情结”——我们总想要让时间停下来。
罗兰·巴特曾在《明室:摄影札记》里指出,照片本身就蕴含着一种“这个存在过”的悖论:它既证明了某个瞬间真实存在,又宣告了其不可挽回的消逝。在这个意义上观看周仰的作品,从家庭相簿、城市历史、古典园林到神话遗址,你会看见一条清晰的与时间相对抗的轨迹,逆流向上,越走越旷远,也越发包孕着诗性。
在这个过程中,文学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年轻的摄影师结成同盟,帮助她观察世界,编织叙事,用镜头创造修辞。而在了解更多文学与摄影互渗的案例后,我们也更能想象,周仰在终南山上所经历的那个“文本与图像互相等待的过程”是何其美妙的体验。
头条
游荡者未必迷途
周仰 ×《萌芽》
在摄影项目《游荡者未必迷途》(2022— )中,周仰寄托了与托尔金同频的创作理念:拒绝揭露和口号式的创作,而是诉诸审美体验。而在其摄影作品《老去》(There We Are)中,周仰以伦敦老年人生活为切入点,尝试探寻“老去”的可能性。文本与影像之间的张力始终吸引着她,对她而言,拍摄或许是出于一种直觉,或者说是,受到了神性的感召。
小说
《塑料爱》
刘欣宇
叶子的腰不好,每搬一次家,她就会买一把构造复杂的新椅子,并请程徽帮忙组装,如今已经是第五年。程徽在中学的保健室里当医生,这意味着,他需要处理的不只是学生的伤口,可能还有伤口背后的复杂感情。那么,他自己的呢?眼前,魏老师和叶子的面孔交替出现,模糊不清,周围是四散的泪水、订婚的礼服,还有装满空啤酒罐的塑料袋……
《乌拉拉瀑布》
麦年
“乌拉拉”。这是晓渔和女儿甜甜之间的暗号,如果甜甜变成了外星人,就大喊这三个字,晓渔会通过这个方式找到她。考虑了很久之后,晓渔还是决定答应欢梧来看瀑布,这是甜甜曾经和好朋友欢梧共同的心愿。只是,甜甜怕黑,家里如果停电了,她床头的灯不亮了怎么办?晓渔今后还能找到她吗?晓渔把这些问题抛给瀑布。她对着它大喊:“乌拉拉!”她等待着某种回应。
散文
《在空地搭一顶帐篷》
李迟
二〇〇八年夏,我再次玩起儿时收集材料、搭建小屋的游戏,这次是搭建临时帐篷——在余震彻底消失之前,我们都不能回家。这片空地上住着整个家属院的人,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个社区,我们学习着彼此依靠。余震还会再次来到吗?我对此一无所知,只是试图不去标记搭帐篷时用到的钢筋材料,因为我们都更在乎建造过程本身,而那里曾经被我们称为“家”。
《明天过后》
段文昕
给母亲买了一只猫后,我和她的距离才好似解冻,日趋缓和,连接我们的是猫的日常,我则只能偶尔从她讲述的缝隙里觉察家庭的变化。工作两年,我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,直到不得不住院做手术,我的身体才终于向母亲发出一个信号——我需要她。在病房里,我们似乎都想要打破什么,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相互依赖,又变得如此寂寞?回到家后,我终于开口,向母亲说了自己想听到的那句话。
惊奇
#公开课#
《第四人称,或超链接意识》
于是
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·托卡尔丘克笔下,《雅各布之书》中的彦塔或许是“第四人称”的最佳代言人。拥有不死之身的彦塔拥有超人类的视角——托卡尔丘克让这种看似第三人称的叙事重叠于第一人称,最终逼近她所向往的第四人称。这种视角绝非由想象而来,实际上,它指向的是超链接意识,会跨越一切边界,传达作家在文本背后无法被抹去的世界观。
#惊奇乱讲#
文科怎么了 (二)
惊奇组
当下,有越来越多的文科生,挣扎于与曾经所学专业无关的生活,并怀念着那个属于文学的“神圣午后”,而人文学科却仍然面对着被裁撤的现状。“有文艺情怀”和“搞文艺工作”能够等同吗?文科是否还具备阐释世界的能力?AI盛行的时代,人类情感可以被尝试复制,我们不免追问,文科历来追寻的意义,究竟“为了谁”?
新概念
#新概念书写#
《等雪降落》
方东妮
要想看雪,朝北走才有可能。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,我从家乡潮汕出发,来到上海读书,想亲眼看看家乡之外的世界究竟长什么样子。在这之前,我一篇一篇地写下小说,鼓起勇气投稿,随之而来的,是挫败、封闭、如孤岛一般的状态。直到这次新概念作文大赛,我重新拾起了属于我的一点光亮,而不久后的一天夜里,我一直等待着的那场雪也将会到来。
专栏
#大写字楼#
《忍术》
沈大成
他在公司里做会计,在同事口中,他还有着另一重身份:他是大写字楼里“那个组织”中的一员。其实,他掌握的是一种上班忍术,具体叫“快速上下班术”,他能从坐得满满当当的会议室中快速闪人,还能在全是人的队伍中迅速向前移动。事实上,大写字楼里存在着一个真正的忍者组织,据说他们修习的是一种隐蔽术,中午或者上班时间,他们会溜出来待在一起。他们都干些什么?他想要弄清楚。
简答
栗鹿 / 孙立 / 朱婧
编辑部推荐
电影 / 音乐 / 图书
信息台
“临港智图”杯第二十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参赛报名表及征文启事